跳到主要內容區
 
:::

第二十七屆口筆譯教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圓滿落幕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於112年5月6日承辦「第27屆口筆譯教學國際學術研討會」,主題為「AI時代,重新思考口筆譯專業與訓練模型」,活動圓滿落幕。本次大會邀請美國國務院外交人員服務局語言教育所語言測驗中心主任Dr. David Sawyer,以及南韓梨花女子大學翻譯研究所副教授Dr. Jiun Huh,擔任本次研討會的專題演講人。

本校校長陳明飛當日也親臨主持,為研討會開場。陳校長表示,AI時代科技取得十分便利,大家都有管道使用如Google翻譯、ChatGPT或其它工具協助口筆譯,也因此口筆譯專業正飽受質疑,然而機器生成的譯文仍有瑕疵,並非完美,依舊無法取代口筆譯者。同時口筆譯專業人士、教育人員與學者為了因應未來趨勢,有必要在當今的AI時代,重新思考自身的專業與價值。陳校長也感謝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贊助及所有與會者的參與。

Dr. David Sawyer的專題演講以口筆譯專業與教學為核心,強調在神經機器翻譯、機器學習與人工智慧當道的年代,傳統的教學模式應該要融入科技,讓科技成為口筆譯者與教師的助力,協助其完成工作。由於科技進步、英語普及加上全球疫情肆虐,口筆譯專業與教學的概念也隨之重塑,重新定義。人工智慧及機器翻譯確實能夠減少口筆譯者與教師繁雜的準備工作,讓譯者與教師專注完成機器所不及之事,也因為如此,口筆譯者與教師除了要擁有語言能力,也要持續學習並了解文化,更要深諳機器學習與自然語言處理,才能夠善用科技。

韓國的Dr. Jiun Huh則是從市場觀點與訓練角度出發,依據在韓國口筆譯市場進行的研究調查與實務現況,引導教師運用科技規劃口譯員訓練,讓口譯員完成口譯服務。不管是實務、訓練或研究方面,如人工智慧、機器學習、語料分析、語音辨識、機器翻譯等科技,皆已廣泛納入使用。Dr. Huh強調,科技的趨勢勢不可擋,但在場的學者、專業譯者和教師,都應該採取更主動積極的方式來介入未來科技發展的方向,而不是一直隨波逐流。

本次研討會的主辦單位為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翻譯研究所以及台灣翻譯學學會,協辦單位為本校國際暨兩岸事務處、英語系及兒童英語研究所,贊助單位為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吸引許多學界人士投稿,經過嚴謹的審查機制,挑選出6個主題,18篇論文於當天下午論文發展場次發表。六大主題包括「科技與口譯員培訓」、「翻譯策略」、「翻譯史與文化」、「專業口譯的品質」、「科技與口筆譯教學」以及「翻譯的多元樣貌」。與會來賓皆表示,此次的論文品質良好,研討會流程流暢,工作人員熱心又貼心,大力肯定彰師大翻譯所為籌備此次研討會的努力與付出(翻譯研究所)。

 

※更多相關訊息,請點選以下連結參看:

第二十七屆口筆譯教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官方網站

 

本校陳明飛校長致詞

▲本校陳明飛校長致詞。

專題講者演講(左為Dr. David Sawyer,右為Dr.Jiun Huh)

▲專題講者演講(左為Dr.Jiun Huh,右為Dr. David Sawyer)。

專題講者交流

▲專題講者交流。

與會者全神貫注地聆聽專題演講

▲與會者全神貫注地聆聽專題演講。

研討會海報

▲研討會海報。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