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教育:跨域連結與社會實踐」國際研討會與「當代藝術/美感教育:臺美韓之間的對話」 活動 圓滿落幕!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美術學系於1993年成立,1998年設立的藝術教育研究所除了是臺灣第一個藝術教育研究所,亦是迄今仍堅持藝術推廣、人才培育與藝術教育研究的重要機構。創系三十週年慶祝活動的重點項目因此包含112年5月5日舉辦的國際研討會以及112年5月8日舉辦的台美韓藝術教育/美感教育論壇。
「藝術×教育:跨域連結與社會實踐」國際研討會由美術學系藝術教育碩士班主辦,臺灣文化政策研究學會與大美國際文化創意事業有限公司協辦。研討會中邀請來自德國、韓國、美國與臺灣的發表者透過專題講座、論文發表、課程分享、議題討論,共同思考後疫情時代藝術與教育豐沛的樣貌與可能性。
研討會講題多元,且具國際視野。韓國漢陽大學的Sunah Kim教授提出她對近年課程發展趨勢與韓國文化政策上的觀察;她建議改變制式的教育模式,強化多元連結與建立對話合作機制,透過藝術教育培養學生的想像力,促進主動式與個人化學習。美國喬治亞州立大學的謝國昱教授提到疫情下種族歧視、暴力與族群刻板印象等問題益發嚴重。S-R-C策略可讓學生透過建立歸屬感,建構以藝術為本的反種族歧視策略,擴大連結,打造更具公平性、多樣性、包容性的和諧社會。德國吉森賈斯特斯—李比希大學的Carl-Peter Buschkühle 教授介紹藝術家Joseph Beuys 的作品與理念。Joseph Beuys認為:無論在哪個領域,每個人都有創造力;且可透過藝術進行社會雕塑(social sculpture)。Buschkühle 教授分析Joseph Beuys的藝術作品如何挑戰我們思維,並強調可透過藝術性的教育,擴展個人和社會的創造力與思維。美國北伊利諾大學美術與設計教育系王士樵副教授提到:在科技發展如此迅速的時代,以圖像為主體的視覺思考與學習更顯重要。「藝術導入學習」的策略能夠協助學習者探索社會與文化議題,進而發展出跨界的知識脈絡並將其內化為素養。大美國際文化創意事業有限公司蔡佩伶創辦人,以社會設計為核心,論述其如何驅動新教育設計的可能。她以中興新村地方創生聚落為場域,分享自身如何透過參與者、遊戲者、觀察者的角度,推動具有在地性格的教育創生工作。
除了早上受邀演講者的精采分享,下午的場次中有17篇論文的發表,主題涵蓋藝術教育的跨域連結、文化現象與趨勢觀察、以及文化藝術的社會實踐。發表者針對學校藝術教育與社區藝術教育有多角度的深入剖析,發表內容呈現校內外多元場域及面對不同年齡學習者的實踐方法。與會者表示:研討會中的講題多元,講者論述清晰深入,呈現藝術社會實踐眾多的精彩案例。
國際研討會之外,112年5月8日下午並有「當代藝術/美感教育:臺美韓之間的對話」論壇的舉辦。Sunah Kim介紹韓國跨領域課程案例,並介紹其參與之研究團隊發展出來的Outcome Mapping架構。國家教育研究院的黃祺惠老師清晰介紹臺灣自108年推行的美感教育計畫,舉例各項美感教育計畫的推行重點,分享臺灣美感教育的實施成果。謝國昱教授則邀請參與者一起反思教育界面臨的社會實況與各項議題,論述如何運用不同技巧,透過藝術教學引導學生反思權力的運作以促進社會共融更新。
綜合言之,「藝術×教育:跨域連結與社會實踐」國際研討會以及「當代藝術/美感教育:臺美韓之間的對話」論壇活動不僅讓人了解當下校內外教育的豐沛樣貌與多元成果,亦促進國際與領域之間的交流認識。透過不同面向的思維激盪、有助構築新視野,擴大藝術教育與文化政策多元的研究觀點。參與者紛紛表示此次國際交流機會十分難得,精彩的內容與對話契機,增益對藝術教育與文化政策的了解,亦展現彰師美術的豐沛量能。(美術學系)
※更多相關訊息,請點選以下連結參看:
2023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藝術x教育:跨域連結與社會實踐」研討會與論壇活動專頁
2023「藝術x教育:跨域連結與社會實踐」國際研討會會議手冊
▲研討會徵稿資訊。
▲陳明飛校長開幕致詞。
▲文學院黃聖慧院長致詞。
▲研討會發表者、主持人與校內師長合影。
▲美國北伊利諾大學王士樵副教授專題演講。
▲大美國際文化創意事業有限公司蔡佩伶執行長專題演講。
▲德國 Carl-Peter Buschkühle 教授專題演講。
▲下午場次專題發表。
▲「藝術×教育:跨域連結與社會實踐」國際研討會綜合座談。
▲研討會綜合座談會後連線合影。
▲「當代藝術/美感教育:臺美韓之間的對話」海報。
▲「當代藝術/美感教育:臺美韓之間的對話」活動,韓國Sunah Kim教授分享韓國藝術教育經驗,王麗雁主任協助翻譯。
▲美國喬治亞州立大學謝國昱教授分享美國藝術教育經驗。
▲國家教育研究院黃祺惠助理研究員分享台灣美感教育推行成果。
▲「當代藝術/美感教育:臺美韓之間的對話」與會者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