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對臺產業與文化的瞭解 國際處率外籍生參訪企業、探索在地文化
為深化外籍生與在地文化的連結,並鼓勵其於畢業後留臺就業,本校國際處於今年(113年)籌辦3場次「臺灣國立大學系統」企業參訪及文化體驗活動,引領本校與系統其他成員校的外籍學生,拜會矽品精密彰化廠與怡利電子兩家公司,以及造訪南彰化的二林鎮與南投縣水里鄉,體驗米食、木工與陶瓷彩繪DIY手作;學生們不分國籍互動共學,興味盎然,亦藉活動增進對我國文化與產業的瞭解,成果豐碩。
近年政府推動外籍生留臺就業,本校國際處亦積極為外籍生與產業媒合校企合作計畫,並於113年11月底安排企業參訪,俾讓外籍生對我國就業市場有更多認識。所造訪的矽品精密是國際IC封裝與測試的領航者,怡利電子則是總部設於彰化、研發汽車原廠電子設備的領導品牌。二家企業除是產業界的佼佼者外,亦挹注資源推動節能減廢/碳、企業社會責任及公司治理等永續發展目標;矽品精密更配合母公司─日月光投資控股公司,連年獲道瓊永續指數(DJSI)列入半導體產業領導等級公司殊榮。
參與此次活動的四十餘名外籍生來自本校、暨南國際大學與虎尾科大等,在公司主管引領及詳細解說下,參觀產線與測試區等部門,親身體驗企業的管理與生產方式;學生們也針對企業文化、產品、實習機會及聘任條件等踴躍提問,顯示對公司理念、臺灣資訊科技產業以及留臺就業有高度興趣,對於返校後強化所學、發展專業知能亦具積極意義。
在農業重鎮二林的手作活動於同月舉辦,國際處帶領本校、中興大學與聯合大學等六十餘名外籍生,從上午製作一個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小稻草人開始,體驗不同的稻米利用方式。中午學生們在稻田中炕窯,這是古早時期在稻子收割後的農閒活動,對多數學生而言是初體驗,從紙張封包地瓜及玉米等食材、攪拌泥漿並均勻包覆紙包、放入燒熱的窯中、封窯,到開窯取出熱騰騰的食材,學生們親手打理,興致勃勃地享受農家樂活,午餐的一部份即是這些窯烤美味。
在燜窯等候的空檔,學生們學習製作紅龜粿,合力水洗糯米、捻鬆並加入「粿引」(臺語「粿脆」)揉製;待粿皮揉製光亮後,包入花生與紅豆餡,並在粿模上油,將包餡粿團壓製成傳統的紅龜造型。炊蒸後學生們試吃親作的臺灣道地甜點,欣悅之情溢於言表。
當日下午則製作五行拍打按摩棒,學生們透過解說瞭解傳統五行「火、水、木、金、土」的概念,並親自體驗將稻草束彎折、綑緊、修剪、裝飾的過程,滿載稻米DIY的作品賦歸。
另一場文化體驗於稍早的5月舉辦,總計六十餘名本校與中興大學的外籍生參與。上午前往水里鄉車埕村的體驗工廠,感受木工DIY的樂趣與成就感。車埕蘊含臺灣木材產業的傳統,如今轉型成為融入文創精神、宣揚再生林材利用的生活聚落,加上附近饒富歷史的車埕火車站與木業展示館等懷舊木造建築,學生們徜徉桃花源般的山林幽境,流連忘返。
下午學生們則在頂崁村的陶藝文化園區體驗半日學徒的樂趣。這裡有座臺灣最古老亦最具傳統鄉土文化特色的柴燒蛇窯,每個學生除了一窺臺灣傳統陶藝堂奧,亦在國際處安排下,在燒製完成的陶瓷撲滿上自由著色,並抱著這個自己專屬的戰利品踏上歸途,為一日在地文化探索劃下句點。
本校為臺國大系統14所成員校之一。該系統整合成員校資源,藉由互補創造跨域性綜效,厚植各校發展能量;目前系統啟動合作之重要基礎項目包含教學、研究、USR、國際化、圖資等。(國際暨兩岸事務處)
▲國際處於113年籌辦3場次「臺灣國立大學系統」企業參訪及文化體驗活動,包括引領本校、暨南國際大學與虎尾科大等四十餘名系統成員校的外籍學生拜會矽品精密彰化廠與怡利電子兩家公司。
▲學生們聚精會神地聆聽企業導覽。
▲外籍生參訪企業時踴躍提問,顯示對留臺就業的興趣。
▲國際處率領本校、中興大學與聯合大學等六十餘名外籍生造訪南彰化的二林鎮,體驗在地文化。
▲學生們由製作屬於自己的小稻草人開始在二林的在地文化體驗。
▲炕窯過程中,學生們親自攪拌泥漿以包覆封包的食材及為窯體封頂。
▲食材放入燒熱的窯中並完成封窯,學生們喜不自勝。
▲學生們開窯取出燜熟的地瓜、玉米及蛋等食材。
▲農村窯烤美味是學生們當日午餐的一部份。
▲在燜窯等候的空檔,學生們學習揉製紅龜粿。
▲學生們在二林學習製作五行拍打按摩棒。
▲五行拍打按摩棒大功告成,學生們秀出自己的戰利品。
▲國際處率本校與中興大學六十餘名外籍生赴南投水里鄉體驗在地文化。
▲學生們在水里鄉車埕的木工體驗工廠。
▲學生們體驗木工DIY的樂趣。
▲學生們在水里鄉崁頂村探索蛇窯陶藝文化。
▲學生們體驗陶藝彩繪。
▲由本地學生組成的國際友善大使與學院國際學伴參與3場活動,並協同為學生翻譯與釋疑等,是主辦單位與外籍生的好夥伴,功不可沒。
※與本活動相對應之聯合國永續發展指標: